你的位置:杏鑫开户 > 关于杏鑫开户 > 杨振宁推荐中国科学家参加诺贝尔奖评选,周总理为何不同意

关于杏鑫开户
杨振宁推荐中国科学家参加诺贝尔奖评选,周总理为何不同意
发布日期:2024-09-02 04:31    点击次数:174

中国大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是莫言,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科学家就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杨振宁还曾三次推荐,可惜都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非常可惜。

图片

杨振宁推荐的这项科研成果,就是著名的“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至于这个“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到底是什么,解释起来有点复杂,我们普通人也很难理解,就不多介绍了,总之,就是一项当时非常尖端的技术,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但是进展一直很慢,到了60年代,中央决定把研究这项工作的三家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化学系,联合起来一起研究。

集中了三个单位的力量,速度就加快了很多,最终在1965年成功完成了结晶胰岛素的全合成,震惊了世界!

图片

这项研究成果向世界公布后,引起了全世界科学界的关注,连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主席蒂斯利尤斯,也亲自来到中国参观,对中国的科学家们说:“你们第一次人工合成胰岛素十分令人振奋,向你们祝贺。美国、瑞士等在多肽合成方面有经验的科学家未能合成它,但你们在没有这方面专长人员和没有丰富经验的情况下第一次合成了它,使我很惊讶。”

不过,此时还没有人向诺贝尔评委会推荐这项成果,直到1972年7月,杨振宁回国访问,这才提出要为中国的这项研究向诺贝尔评委会提名,并认为有很大的概率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杨振宁早在1957年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国际科学界有着很高的声望,如果能由他来担任提名人,无疑也会加大这项研究成果获奖的机会。

但是,当杨振宁向周总理提出这个请求的时候,周总理却婉拒了。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正是那场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科学家们都被打出了“臭老九”,科学界的各种制度,比如学位制、学术奖励制,也被认为是腐朽的,是资产阶级的那一套东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三年后,杨振宁再次访华,又提起了这件事,说如果这项成果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话,不光是中国科学界的损失,也是世界科学界的损失。

可惜,当时周总理已经身患重病,不管事了,江青就出面说,我们不需要西方国家的认可,更不需要资产阶级的奖金。

就这样,杨振宁的期望再次落了空。

直到那场运动结束后,中国开始拨乱反正,科学界也迎来了春天,杨振宁就在1978年9月,向中国的领导人第三次提出了这个请求。

这次,杨振宁的请求受到了重视,当时的中国也需要这样有影响力的国际大奖来提升士气,因此,中央很快就同意了。

图片

不过,在确定候选人的时候,又遇到了难题。

因为这项工作是三家单位联合研究的,参与者多达60多人,光是骨干就有十几个人,选谁来作为代表呢?

起初,本着“友谊第一”的原则,三家单位都选出了候选人,共有四个人,包括钮经义、邹承鲁、季爱雪、汪猷。

但是,很快又传来消息,说美国的卡佐亚尼斯和德国的查恩教授,也都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且时间也和中国差不多,国际上更倾向于这三个国家共同来提名这项诺贝尔奖。

这样一来,我国的四位候选人就太多了,按照诺贝尔奖的规定,一个奖项最多只能有三个人,也就是说,除了美国和德国的那两人,中国只能出一个人作为代表。经过讨论,最后确定了钮经义作为中国的代表。

图片

但可惜的是,在这次评选中,这项成果遗憾落选了,197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发给了美国的赫伯特·布朗与德国的乔治·维蒂希。

关于为什么没有获奖,很多人认为是时间间隔太长了,如果是在刚刚研究出来后不久就申报,几乎可以肯定能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到1979年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早已没有当年的热度了,结果就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太可惜了。

很多人认为,如果真的能在1979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话,肯定会极大地刺激中国的科学发展,给改革开放注入更多的活力,可惜,这一切没能实现。

直到2012年,莫言才为中国大陆获得了第一次诺贝尔奖,至于科学类的诺贝尔奖,则要到2015年,屠呦呦因为发现了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距离杨振宁1972年想为中国提名,已经过去了43年时间。

(参考资料:《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杏鑫开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